当前位置:老域名的好处-玉米号历史孙可望投靠清军,背后有哪些原因?
孙可望投靠清军,背后有哪些原因?
2022-08-18

南明末年,各地农民军纷纷起义,张献忠便为其中最强大的势力之一,名曰:大西军。张献忠有四个干儿子,他死后大西军的大权便落在了一个叫孙可望的养子手中。然而,孙可望最终却背叛了大西军,背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叛了自己的民族,选择投靠清朝,使得本已脆弱的抗清势力遭受重创,最终被覆灭。今日我们便来聊一下,孙可望为什么会投靠清军?

首先,分析这个问题要从他个人开始说起,史书里记载孙可望既勇敢又狡诈,这两个词看似一个褒义一个贬义,似乎不适合放在一起。而实际上,形容孙可望用这两个字恰恰合适。早年的孙可望勇敢无比,随着张献忠南征北战,那时的他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吃饱饭。

等到张献忠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庞大,孙可望在大西军中地位越来越高的时候。他就变了,开始愈发狡诈,那时的他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吃饱饭这个低级目标,他想要的是更多更大的权力。

张献忠生前,孙可望就展现了对权力的极度渴望,不过他也确实有本事,所以在整个大西政权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张献忠。不过孙可望并没有满足,张献忠虽然对他恩重如山,但对权力迷昏双眼的他已经成了忘恩负义之辈。

何以见得?孙可望成为监军后,各种拉拢人心,也打击政敌。张献忠死后,他没有听从张献忠的安排去帮助南明,反而想自立为王。古代人讲究忠孝,张献忠作为孙可望干爹,孙可望听话这是孝,同样,张献忠也是君,孙可望是臣,他听话那便是忠。可张献忠一死,就人走茶凉,孙可望也不听话了,这一切还要归根于他对权力的渴望。

不过,在形势的逼迫下,孙可望还是率领全军加入南明政权,除了在名义上是听从张献忠的遗训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李定国的掣肘。

李定国也是张献忠养子,在大西政权里地位仅次于孙可望。李定国文武双全,且为人处事进退有度,他不跟孙可望争抢大西军老大的位置,但坚持要求孙可望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清军。最终,孙可望勉强接受了李定国的建议,加入南明的抗清阵营。根据史书记载,孙可望在加入南明政权后,一心想效仿当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通过挟持南明永历皇帝来掌控李定国以及刘文秀这些跟他意见不相同的人。

后来因为对权力深切的渴望,孙可望便想再封秦王,还因此杀害了大批跟他持反对意见的南明大臣。此举惹来了李定国的不爽,二人之后就闹掰了,孙可望就预谋弄死李定国,彻底的掌控大局,然后在自己找个地方当皇帝去。

永历十一年(1657年)八月,孙可望亲率十万大军讨伐李定国。可两军刚刚交战,孙可望军中许多将士便纷纷倒戈,最后十万大军仅剩50余骑心腹随孙可望逃走。结果,气急败坏的孙可望选择了投靠了清朝。孙可望投降清朝最主要原因,一是气不过自己的失败,二是为了能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

果不其然,孙可望投靠清军后,顺治皇帝亲自接待他,赏给他无数珍宝。之后孙可望便成了清军的走狗,将南明朝廷的情况和盘托出,此举直接导致了南明最后的失利。而孙可望却通过自己的叛国行为换得了义王的爵位。

随着南明政权的日渐式微,西南大势已定,孙可望的“身价”也就迅速贬值。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而且像他这种不忠不义的人,清朝也不会对其重用。公元1660年11月20日,孙可望死了。清朝官方的说法是病死,但一些清初史料中记载孙可望是“随出猎被射死”。不知道孙可望明白自己会落下如此结局后,是否后悔自己降清的选择。